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动态信息
中国—东盟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建设

对外交流有的放矢 高效赋能国际传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发布时间:2022-08-30 10:49:24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秦杰

  为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媒体做友好交往的传播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面向东盟打造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采用合作生产、传播分发、消费服务等深度融合与应用,拓展对东盟国家的外宣模式,提升着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水平,也改变着对外传播的格局,不仅依靠国内媒体的影响力对外传递着中国好声音,并且联合东盟国家媒体进行国内外互动交流与合作,使对外交流在有的放矢的同时更事半功倍。

   为国际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融通中外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融通中外要通过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更好地传播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文化。比如,互联网传播方面,广西广播电视台秉承的“信息传播无国界、网络空间有主权”,为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所认同。而随着国际影响力提升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边境国家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与我国西南地区相邻,增进与东南亚国家的相互了解,加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广西广播电视台在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包括内容生产缺乏面向东盟的自主可控的新媒体推送和互动机制;由于东盟语种译制人才稀缺,采用人工译制,节目的采、制、编、播能力不足等。

  为此,中国—东盟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的搭建,正是致力于解决以上困难,为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化国际传媒数据中台、后台和前台系统,建成后具备数据汇聚、数据处理、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等各项数据服务功能,支持媒体数据智能化、个性化、可视化的处理和服务,为国际传媒的内容生产、管理、分发、运营等多行业多维度提供大数据赋能支撑,形成以技术和数据应用为特征的东盟国际传播创新性平台。

  该融合传播平台建设整体以“媒体数据”为核心,以前台、中台、后台的方式搭建面向东盟的国际传媒数据服务智能化整体框架,使之成为具有数据运营和服务、具备扩展能力的支撑性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广西广播电视台深知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是决定节目内容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在项目目标上力求实现: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融媒理念建立面向东盟用户的推送和互动机制,以全媒体手段实现内容的科学传播,提升媒体影响力;建立数据采集机制,将媒体数据进行收集、重构和二次生产,形成面向不同对象国、适合在境外传播的新型内容,实现落地于东盟国家的本地化传播,最终将媒体资源作为数字资产进行运营;通过智能AI的方式实现全媒体内容的自动互译与语音合成,结合全自动化播出系统的建设,形成基于人工审核的采、译、编、播全智能化体系,解决东盟多语种节目生产力和制播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传播效果收集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统筹系统资源,指导传播方向,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畅通内容文件化交换渠道

  融通中外,还要坚持有的放矢。世界各国千差万别,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对外话语也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讲世界通行的“普通话”,也要讲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方言”。广西广播电视台利用广西边境地缘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在中国—东盟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的建设中,力求让合作机构可以通过数据交换模块进行多媒体文件内容的在线交换,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跨境专线数据传输渠道。各东盟合作机构拥有独立的平台管理账号,每个机构都可以对传输和接收的文件进行下载和删除,可以通过平台上传多媒体文件发送给其他东盟合作机构,支持一对多发送与传输。

  各方都可以通过节目类型查询和下载共享的节目多媒体文件或内容来使用,每次使用系统都会对使用情况进行标记,并且数据分析功能还可对节目热度进行数据统计,包括每个节目的文件总量、使用量和下载量等,通过图表方式对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建立智能翻译机制,还可实现自动互译,支持人工校验。校验后的文稿能够输出合成语音,达到广播级的音质标准。

  两步走实现全面搭建升级

  关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中国—东盟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实践,中国—东盟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建设围绕传播内容创新、技术发展、产业合作、智库建设等展开,整体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2022年启动,主要包括基础架构建设、跨国文件传输渠道建设、译制模块建设、语音合成模块、基础管理功能、系统调试等内容。同时,与对象国开展联合测试,主要围绕效率、互译准确率、流转流程节点和人员权限方面进行演练测试,修正系统开发BUG,实现贴合业务的优化。建设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语种的智能互译模块,并制定与外部系统对接的接口标准,以便后期进行系统扩展。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在整体架构方面已经完成云端资源的架设与测试,并将底层数据信息部署于其中,在国内和越南、柬埔寨可以正常访问。功能性方面,已完成基础管理平台的部分功能,包括内容交换管理模块和用户字典的部署测试,各类媒体信息可以在该平台上正常传输与交换;中文与越南语、中文与柬埔寨语的互译模块已基本达到日常使用标准。

  目前,国际间可以通过该平台的文件交换功能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管理及向对象国发送。国际文件传输的上传下载测试已完成,国际间传输文件的速度稳定、安全。

  二期工程将于2023年—2024年间进行建设,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围绕智能语意学习和分析能力提升,不断提升多语种间的译制准确率,并根据各方使用中所提出的新需求、新理念不断融入系统中,完善大数据分析机制,补充架构中数据中台的各项功能。同时,计划与广西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视音频内容建立通联平台。

  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已经让我国的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广西广播电视台而言,既会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会不断探索尝试适合自身实际的对外传播媒体融合方式。因此,在中国—东盟国际化通用融合传播平台的建设之下,将有效促进对外传播中全媒体新闻资讯汇聚、统一的生产加工、统一的多源发布与互动。同时,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全媒体新闻生产扁平化、采编协同化、系统一体化的生产加工流程,也有助于实现全媒体生产的“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集约化采、编、播、管、存业务模式,这正是广西广播电视台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