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局消息

东莞市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3-07-14 10:46:1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本文由局政策法规处根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告整理)

  东莞市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挖乡村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一、大力做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宣传工作

  (一)报道乡村文化建设动态,宣传乡村文化特色。聚焦全市各地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乡村群众文化特色品牌等方面的举措,以及各地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推出了《道滘“乡村文化学堂”开课》《东坑举行广电露营文化节 畅享悠闲春日时光》等一系列报道,介绍东莞市各镇街举办的乡村文化特色活动,厚植东莞文脉,培育城市文化品格。

  (二)推出系列报道和专题专栏,展现乡村文化建设新气象。组织广播、电视、网站、“知东莞”客户端等平台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这一主题,策划推出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强市”“百千万工程”等系列报道,刊发了《2023“中国旅游日”东莞文旅主题系列活动在常平启动》《横沥:春节系列活动启动60多场“大戏”伴市民过年》等多篇报道。同时,东莞阳光网和“知东莞”客户端还策划推出《网络中国节·春节》《2023茶园游会》《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多个网络专题,展现乡村文化建设新气象。

  (三)多种形式呈现,助力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出圈”。一是推出直播活动今年以来,通过“知东莞”客户端、“莞视频”视频号等平台,策划推出了《中国年·东莞味》《谢岗银屏登山文化节闭幕式暨“村歌嘹亮”专题晚会》等直播活动40余场次,吸引观看量3000W+。二是策划推出网络宣传产品。制作《限时解密,谁是你的阳光大男孩?》《关山万里,不忘初衷,广东加油,宏远必胜!》等60余条(次)海报、H5产品,营造了浓厚的镇街文化氛围。三是发布“爆款”短视其中,《春日正好,万物可爱|在文化里逛东莞》《茶园游会,非遗荟萃!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多条短视频赢得广泛点赞、转发。

  (四)借力上级媒体平台,宣传东莞乡村文化振兴经验成效。加强与中央、省级重点媒体沟通对接,主动报送新闻素材、协助来莞采访,争取上级媒体报道东莞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亮点,助力在更高平台上讲好东莞乡村文化振兴故事。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清明特别节目《2023味之道·春天的味道》东莞篇、《2023味之道·下饭菜》东莞篇,带领广大观众一起窥见东莞美食背后的人生百态、城市底色;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播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多地多举措传承保护非遗文化》,关注在沙田举行的“非遗潮未来 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活动。此外,《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天下财经》《第一时间》等众多央视栏目也纷纷关注了东莞乡村文化建设情况。

  二、筑牢基层文化阵地

  通过“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千家万户优势,通过电视大屏以视频、图文的方式将4K超高清电视、乡村党建、平安乡村、便民服务、村务公开、致富天地等宣传内容进村到户,发挥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镇街上线“镇街之窗”电视门户,村社区上线“千村千面”宣传门户。

  三、做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广东广电网络东莞分公司统筹有线、无线资源,巩固提升东莞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确保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指标落地落实。一方面,推动落实“2年光改、5年转换”目标,逐步实现全市一张光网。另一方面,推进广电700M 5G网络建设,对全市5G信号进行测试,推动广电5G网络延伸补点。

  (二)提升广播电视服务效能,优化服务及质量。广东广电网络东莞分公司规范一线网格人员网格服务流程,结合网格人员上门服务,为市民提供免费上门检测信号、300-1000M升级体验服务,当好便民利民“服务员”。

  (三)丰富基层节目内容供给。广东广电网络东莞分公司积极推进高清内容建设相关工作,调整优化频道编排,积极推动高清翡翠频道落地工作,向节目供应商强合作、降成本,实现内容资源最优配置,同时做好自有品牌谷豆影视专区的分级运营,对内容、活动、渠道、新媒体、数据分析等整合运营,全面打造广电影视、教育、少儿、体育等互动内容品牌,优化平台宣推策略,满足用户需求。

  (四)完善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加快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逐步建成市、镇、村三级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平战结合,发挥应急广播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社会治理、风险预警、应急救灾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满足群众生活和民生治理的多元需求,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全覆盖、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

  (根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