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局消息

谭奋博副巡视员出席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新闻发布会

来源:广东省广播电视局 发布时间:2018-11-29 16:31:46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本网讯 11月28日上午,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新闻发布会在穗举行。谭奋博副巡视员出席并发布了本届纪录片节呈现的三大亮点,组委会还就征片评优、市场活动、专业论坛、大学生纪录片大赛、国际合作、公众展映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做了重点介绍

布会现场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纪录片节”)经过16年的发展,已逐步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纪录片专业节展,连续三届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国家文化名片”效应显著。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12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市图书馆举行,现已吸引了1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42部/集纪录片积极参与。本届纪录片节按照“以我为主”的原则,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在保留原有六大环节的基础上,呈现以下三大亮点

一、发布主流权威信息,打造纪录片行业发展“风向标”

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重大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着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今年的开幕式于12月11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届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领导将进行主旨演讲,对我国纪录片行业发展方向和定位作权威发布。

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核心组成部分,“金红棉”评优单元的导向性、严肃性、权威性一直得到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的一致认可。今年参评作品数量再次刷新亚洲同类节展征片纪录,质量也十分值得关注。如获201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评审团特别奖的《拆弹生死线》,获2018年加拿大热门(HotDocs)国际纪录片节观众选择奖的《注意脚下》,获2018年英国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评审团大奖、2018年第68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的《旁人的沉默》,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7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片类作品《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及优秀国际传播类作品《港珠澳大桥》等一批国内外优秀纪录片纷至沓来。今年“金红棉”评优结果将在12月13日晚举行的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闭幕式暨“金红棉”优秀作品分享会上正式公布

《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左上)、《港珠澳大桥》(右上)、《拆弹生死线》(左下)、《旁人的沉默》(右下)

二、紧跟业态新动向,增设新媒体项目

纪录片播映渠道从2017年开始发生“多元化裂变”,电视大屏不再是唯一主流渠道,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院线等开始成为承载纪录片触达用户的全新媒介形式,并产生了纪录电影《二十二》、新媒体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批“爆款”。今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致力贴近、引领这一趋势,设置“当纪录片遇见融媒体”论坛。以“裂变融合”为主题,邀请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浙江卫视、广东卫视、中国移动咪咕集团、百度搜索等业界代表,对融媒发展趋势下,纪录片的生产、运营、受众、资金及人才队伍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近年来,新媒体纪录片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无论在内容制作还是资金实力上都开始比肩传统制作水平,如入围2017“金红棉”评优单元终评的网生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了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纪录片长片评委会大奖。随着新媒体纪录片逐渐得到国内观众和国际市场的双重认可,各制作机构及主流视频网纷纷加大对纪实版块的资金投入,出现新媒体纪录片反向输出到传统媒体的趋势。今年纪录片节“金红棉”评优单元尝试“头啖汤”,创新设置优秀新媒体纪录片项目,对参评作品的制作水平、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优,突破以点击量为标准的思维桎梏,对新媒体纪录片进行专家“诊脉”,打造新媒体纪录片标杆,引领其记录新时代

三、把握时代脉搏,以高科技引领纪实产业发展

2017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推动广东省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做强节目内容版权交易平台,利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打造以4K等内容为主要特色的博览会”。2017年纪录片节响应4K战略部署,在节展融入了丰富的4K元素,取得良好效果。今年纪录片节一如既往响应4K战略部署,设置4K超高清纪实展区、4K纪录片版权交易平台4K纪实内容创作与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在展览展示、市场交易、论坛、培训等多个环节融入4K技术,推动4K技术在纪录片领域的应用发展,促进4K纪实内容创作与版权交易,助力纪录片产业发展与4K技术推广实现双赢。(局宣传管理处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