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改革攻坚之年,也是广电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全国全省两级宣传部长会议、全国广播电视会议精神,做好2025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总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围绕“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网络视听、整合聚合形成合力”三大工作方向,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不断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平台“首屏首页”建设,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持续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阐释,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推动落实理论宣讲工作“五个提升”计划。做好重大主题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突出展现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周密细致做好重大活动宣传,精心策划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十五运会、广交会等宣传报道。坚持权威发声和多元发声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转化为有温度、可感知的鲜活故事,引导人民坚定同心奋斗、敢赢必胜的信念。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及时发声以正视听,当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巩固提升广播电视,深入实施广播电视频道频率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大力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内容和体验,坚持新闻立台,全面加强新闻采编播能力建设,强化时效性、权威性,推出更多鲜活的新闻报道。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内容创新制作能力,优化内容编排,做优频道频率内容。加快高清普及,计划年底基本实现全省电视频道高清化,稳妥有序关停标清频道。坚决整治医药广告播出违规问题,提升广播电视公信力。做强做优广电新媒体,持续加强省内新媒体平台、新媒体联盟建设,推进整合省级、地市级频道频率接入中国视听平台,规范新媒体平台(客户端)、账号管理。分级分类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自我造血能力的客户端和账号,做强做优触电新闻、花城+、壹深圳等广播电视新媒体客户端,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的广电新媒体账号矩阵。
三、实施广电视听精品创作工程
强化粤产精品剧的扶持引导,推动影视创作生产全流程扶持机制集成式改革落实落地,在题材规划、创作引导、配套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借助总局各类推优评优平台,发挥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奖励扶持资金作用,持续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节目栏目。推进微短剧创作提升计划,落实“微短剧+”“+微短剧”行动计划,积极赋能千行百业。加大指导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好“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征集评选和总局各类推优扶持评审工作。推动举办微短剧产业生态与创投大会、湾区微短剧采风调研、微短剧剧本征集评选等主题系列活动。提升公益广告宣传质效,优化《广东省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办法》,持续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创作展播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运动与健康、大湾区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主题,丰富公益广告内容题材。优化完善全省优秀视听公益广告库,组织各级播出机构及视听平台开展展播活动,拓展公益广告传播范围。
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
持续推进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协同相关部门单位及产业链各方,促进内容生产、节目播出、网络传输、终端呈现等各环节超高清升级。推进有线电视和IPTV提升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实施超高清入户行动,提高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占比至75%。提高内容融合集成播控分发服务能力,实现平台累计引入超高清内容不低于50000小时。推动超高清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加强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技术和设备,推动“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和有关实验室的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采用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持续做优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转型升级。深化落实省部合作协议,指导广州、珠海加快推进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推动“数智文化产业(广州)发展研究院”“超高清技术与应用创新(智慧视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等重点项目落地。
五、深化广电惠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速推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深化试点成果运用,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触及基层群众的县、镇、村贯通的维修维护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政府购买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服务政策落实,在保障已有财政政策延续基础上,探索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政策。推动“光明影院”公益专区工作,加强有障碍人士的广电视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继续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共享节目库”,拓宽优质节目资源供给渠道,丰富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内容供给。加快完善应急广播体系,组织省对市、市对县已建应急广播系统功能验收,加快构建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体系架构;同时强化与应急管理、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协同合作,明确播出内容、播发流程,实现技术系统、工作机制对接,建立完善市、县、镇、村应急广播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强化应急广播系统的安全管理。紧扣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工作任务,加速完成“三线”整治,持续推进电视线路优化升级,各县(市、区)继续推进“智慧广电”平台示范点建设。
六、大力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抓好网络和数据安全,着力聚焦四个层次的网络,覆盖全链条各环节,整体提升防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精心做好重要直转播活动的安全保障,继续开展安全播出抽查检查、老旧设备更新升级和设施保护工作,保障广播电视设施设备的运行稳定。督导省内视听平台处置违规网络视听节目传播乱象,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上思想道德建设,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推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试点应用,持续巩固、深化拓展“双治理”成果,开展酒店电视信号源合规整改,提升农村“双治理”成效,推动“双治理”成果向医院、培训中心等场景延伸。持续治理智能电视开机广告和OTT违规直播,确保治得住、不反弹。
七、开创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
提升对外传播效力,统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平台强化海外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利用5G、4K/8K、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内容质量,优化内容体验,着力打造特色话语,增强对外传播有效性。拓宽对外传播渠道,依托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深交会)、香港国际影视展广东馆、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重要节展平台,组织省内机构带项目参展,推动国内外版权交易。积极探索与海外媒体机构开展内容互换、联合制作,让南粤故事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继续深入挖掘我省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成就,创新展现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侨乡文化,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传播内容,讲好引人共情、共鸣、共振的广东故事。构建大湾区大视听新格局,深化域间协调联动机制,引导支持超高清视频技术、装备和内容生产企业参与“广播电视技术服务对外交流合作计划”;支持各地市打造特色交流项目和传播品牌,促进大湾区文化领域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