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工作部署,今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广电“二三四”的工作定位,围绕“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开拓创新推进媒体融合、整合聚合形成发展合力”三大工作方向,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广东广电事业新篇章。
(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构建大视听工作格局,凝聚各条战线、各个单位力量,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努力营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落实中央和广东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系统谋划、形成声势,打造立体传播矩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做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推进“百千万工程”等方面成就成果成效的宣传报道;推出类型丰富多样、格调积极健康的节目和作品,让节目内容更多地沾泥土、接地气、稳民心、强信心。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提高文化输出能力,引导国际社会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全面了解广东的特点优势和精神风貌。持续深化深港、珠澳媒体合作,促进“直新闻”“湾区全媒睇”等优秀节目在港澳及国际上推广播出。生动精彩地讲述广东故事,润物无声地展示广东发展新形象,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二)丰富和优化精品创作供给
坚持与时代同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进一步提振精神力量、擦亮奋进底色。把准内容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重点现实题材、大湾区题材和岭南文化题材创作,分批次征集发布广播电视重点选题规划。健全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创新创优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动画片季度优秀发布机制。支持扶持受群众欢迎的地方特色节目栏目发展。营造良好创作生产生态。针对全链条各环节深入开展调研,统筹大屏小屏、打通网上网下,体系化推进创作生态建设,从主体培育、创作规划、分类管理、市场规范等方面建立机制、完善政策,激发各类主体投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从业者创新创造活力,为精品创作营造良好环境。
(三)全力构建广电大视听大格局
做优做强新媒体,加大力度推进广电新媒体建设,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组建广东省广播电视所属新媒体账号(矩阵)联盟,化“散”为“聚”,打造省内网上宣传的“广电联合舰队”。用好网络资源,有效提升传播能力。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建设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协同传播平台,拓展广电5G网络功能,推动传输覆盖网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繁荣发展,有序拓展IPTV、OTT业务覆盖范围,努力贯通电视、手机、平板等各类终端,覆盖大屏、中屏、小屏,构建满足多元化、分众化视听需求的大视听内容生态系统。支持引导网络视听平台合规经营、良性竞争,促进各类视听业务健康有序发展,让视听行业在数字经济中占比更重。
(四)以科技赋能引领行业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推动业态创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统筹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统筹珠三角地区和粤西、粤东、粤北的资源,完善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加码提速超高清产业发展,发挥广东优势,推动超高清优质内容供给升级、网络承载能力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实力突破提升、超高清电视生态良性循环。做好“超高清电视发展奖补”专项资金评审、拨付及使用,持续增加优质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引进力度,不断加快超高清电视机顶盒的部署应用。加快推进“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展开“未来电视”新图景,推动“未来电视”战略在广东先行先试,加快完善“未来电视”发展形成“广东方案”。坚持在提供多元化便捷化智慧服务、提高内容融合集成播控分发服务能力、构建广播电视大安全格局等方面验证应用场景,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视听发展高地。
(五)持续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
深化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在全面实现第一阶段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第二、三阶段的整治工作。上半年计划完成简化减少遥控器、规范运营和收费、优化强化互联网电视播控权等工作,全面开展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下半年计划实现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健全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个体系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配合总局关于治理方面调研,出台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页面管理、收费管理和运营管理规范。完善技术手段和体制机制,落实省局行业监管责任、地市管理责任、各类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对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监测监管机制和技术核查手段,确保问题不反弹。有效改进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能力,持续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巩固综合治理阶段性成果,从严执行节目管理,配合省内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夯实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加强网络视听服务机构属地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动联管、机构监管和内容巡查工作机制。
(六)体系化推进安全保障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做好重要保障期安全保障工作。各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要强化底线思维,提前安排部署,精心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两会、澳门归回25周年等重要保障期的安全保障。加快建设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加强协同对接,横向上加强与应急、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纵向上打通省与地市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大力督导建设进度滞后的市、县,全面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工作,力争如期完成任务。加强应用,在地震、火灾、雨雪、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以及各类突发事件中,应急广播要有效发挥作用。
(七)打开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
把握交流合作方向,参与“中国——东盟媒体交流”“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积极参加“视听中国播映工程”和香港国际影视展,策划举办多层次多区域多类型的海外宣传推广活动。持续组织优秀电视剧网络剧参与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和“视听中国·濠江故事”展播展映活动,多角度多元素描绘大湾区融合发展、景观风貌和人文特色。构建大湾区大视听新格局。深化域间协调联动机制,引导支持超高清视频技术、装备和内容生产企业参与“广播电视技术服务对外交流合作计划”。充分发挥大湾区地缘优势,支持各地市打造特色交流项目和传播品牌,集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优势和作用,汇聚融合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港澳文化等资源,促进大湾区文化领域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持续发展。提升广东视听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做强内容,加强中外合拍,推动广东视听品牌展会国际化、专业化发展。